首页 > 行业动态 > 公司内刊 >
公司期刊86期(2017年10月)
时间:2017-11-06  浏览量:722  文章来源:BOBAPP官方
【编者按】“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数据显示,据初步统计,2017年前三季度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累计为15.67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2.21万亿元。
  其中,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增加11.46万亿元,同比多增1.46万亿元;对实体经济发放的外币贷款折合人民币减少305亿元,同比少减4301亿元;委托贷款增加6845亿元,同比少增8279亿元;信托贷款增加1.79万亿元,同比多增1.31万亿元;企业债券净融资1583亿元,同比减少2.44万亿元;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融资6410亿元,同比减少3192亿元。9月份,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1.82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1084亿元。
  从结构看,前三季度,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占同期社会融资规模的73.2%,同比低1.1个百分点;对实体经济发放的外币贷款占比-0.2%,同比高3.2个百分点;委托贷款占比4.4%,同比低6.8个百分点;信托贷款占比11.4%,同比高7.8个百分点;企业债券占比1%,同比低18.3个百分点;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融资占比4.1%,同比低3个百分点。

行业资讯
 

探路经营性租赁 共促产融结合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而租赁行业天然具有连接实体产业和金融资本的行业属性,在经历了高速发展的黄金十年后,如今面对新的经济金融和监管形势,如何进一步发挥出反哺实体的能力,备受关注。
        租赁业内多位专家认为,随着租赁行业整体抗风险能力的增强,经营性租赁可成为租赁行业未来的发展方向,能够为进一步服务实体经济、促进我国金融生态结构的优化发挥出重要作用。
        回归资产 经营性租赁优势明显
        近几年,我国租赁业发展迅速,已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租赁市场。但租赁业务模式仍主要采取融资方式为主的“售后回租”模式,即企业通过“先卖后租”的方式来获得资金。经营性租赁在我国整体租赁业务规模中所占规模不足10%。
        阿曼波&哈勒戴联合公司董事长兼总裁苏迪尔·阿曼波(Sudhir·P·Amembal)表示,纵观世界租赁行业的发展历程,每一个国家都是先发展融资租赁,然后自然而然地过渡到经营性租赁。当前美国25%的租赁业务都是经营性租赁,但在20至30年前,美国经营性租赁的市场份额同样也不到10%,与当前中国类似。
        实际上,靠传统的融资性售后回租这一类业务去参与竞争,生存空间将越来越小,经营性租赁相对更关注租赁资产本身。
苏迪尔·阿曼波补充说,融资性租赁业务的利润在项目开展初期就可获得,而且利润已锁定。但经营性租赁不同,可在一个租赁项目的全周期获得利润,并能在业务终止阶段通过残值管理、资产管理来继续获利,从而为承租人和租赁公司提供更多收益。
虽然直租会有生产性压力,但经营性租赁在支持实体经济方面具有突出优势。一方面,经营性租赁以资产为依托来解决企业的融资需求,比银行信贷业务等融资方式更具优越性;另一方面,经营性租赁可以转移资产风险。苏迪尔·阿曼波表示,经营性租赁中,租赁公司是自己承担风险的,也就是将客户的风险从自身转移到租赁公司,这对于承租人来说,也带来很大的优势。
        积极探索 平衡风险与收益
        当前,我国租赁公司的经营性租赁业务总体上仍处于探索阶段。中民投国际租赁副总裁汪海坦言,当前,我国经营性租赁的发展尚属于“星星之火”,租赁公司正在积极探索。记者了解到,比如当前中民投租赁集团、中信金融租赁、民生金融租赁等租赁公司都在开展经营性租赁业务。
        对外经贸大学教授史燕平也表示,租赁公司要做好经营性租赁,需要对所有经营性租赁可能产生的风险障碍做好事先管理和尽职调查,提高认识后再进行具体实践。如若需要获得贷款,则需进行信贷的尽职调查,充分了解风险;若是残值,亦需要做好对残值的尽职调查工作。
        跨越障碍 迈向经营性租赁
        实际上,我国租赁行业开展经营性租赁业务过程中,客观层面仍面临着不小挑战。
        一方面,经营性租赁的租赁物,存在设备贬值的风险,租赁公司需要考虑租赁标的物是否适合做经营性租赁。当前我国租赁公司做经营性租赁的标的物主要集中在飞机和轮船,由于其通用性强,贬值速度较慢。而机床等工业装备的贬值速度较快,则不太适合做经营性租赁。“贬值速度比较快的产品,如果做经营性租赁,其租赁价格比较高,对于承租人来说不太容易接受。”中国康富国际租赁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吴民坦言。
        另一方面,史燕平表示,经营性租赁乃至整个融资租赁业,行业的认知度和影响力仍有待进一步提高。在欧美国家,租赁是与银行信贷、证券相比肩的融资渠道,因此,经营性租赁在欧美国家,可以享受和银行业同等的税收政策。对此,中国租赁联盟召集人杨海田表示,经营性租赁在我国的进一步发展,还有待经营性租赁能够享受到进一步的税收优惠政策。
        因此,租赁行业发展经营性租赁业务,需要发挥自身特色,迎接既有挑战。
实际上,租赁行业天生具有产业和金融相结合的优势,吴民认为,依托于产融结合,租赁公司可提供一种整体解决方案,即为出租人提供从金融、产品销售、售后运维一整套综合方案,为其解决资金技术、管理和运营方面的问题,或许是发展经营性租赁的方向之一。
        汪海也表示,租赁更强调依靠租赁物实现价值管理和现金流管理,从而实现利润回报。另外,做好经营性租赁,还需重视租赁物生命周期管理。有产业背景优势的租赁公司比较容易做长期的租赁生命周期管理,而没有产业背景的租赁公司则可和外部机构达成深度合作,比如利用证券工具克服发展过程中的短板问题。
 

融资租赁业需回归本原 助力制造业发展

 
        一、制造业强国力才强
  人类的发展过程中经历了农业革命、工业革命、信息革命等几个发展阶段。其中工业革命促进了人类现代化的进程、科技发展,改善了人们的生活质量。工业化进程是否完成,成为是否为强国的重要标志。谁先实现工业化转化,谁就率先成为世界强国。
  美国在二战中,因军工产品生产的需要,加速了制造业的成长。他们能以别人达不到的速度,造出别人不能造的武器、设备,因此迅速成为超级大国,世界最强国家。
  二、中国制造业现状
     中国是个以农业为主的国家,每年1号文件必定是针对农业的。发达国家中的强国都是工业化国家。中国要成为强国,必须完成工业化改造进程。
  中国长期以来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农业大国。进入工业革命以来,因清政府的衰败,没有跟上历史发展的步伐,因而近百年的时期内进入落后被动挨打的局面。解放后,中国开始建立了自己的工业体系,改革开放后,中国加速了工业化进程。由于起步晚,工业基础相对落后,制造能力还不算太强。
  新中国成立以来,为了保卫祖国、建设祖国,富国强军。中国现有的财力先用在保障科研的发展,再用在保障军工的生产上,最后才轮到民品生产的发展。虽然有两弹一星,但因财力有限,百姓的生活水平依然处于低下状态。
  随着改革开放,“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激励我们发展经济,加速工业化进程,尤其是民品的生产,直接改善和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率先实现人民生活现代化。与此同时一些高精尖大上,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设备我们也能自己制造,有些民口企业生产的产品也可应用军工生产上,军民融合中“增加物质基础”的原则成为发展的国策。这说明我国的工业进程远没完成,富国强军要均衡发展。
  虽然我们已发展为世界“制造大国”,但还没有成为“创造大国”、“制造强国”。表面上看传统工业似乎进入饱和状态,实际上离工业化进程的完成还有相当一段距离需要追赶。许多高精尖的设备、 特种材料还不能摆脱从国外引进,受国外限制的局面。因此我国的制造业整体上看不是饱和过剩了,而是要淘汰落后产能,在新的领域里还有很大发展的空间。租赁业也会在这个领域里有再度发展的空间。
  三、租赁业再次面临着挑战与机遇
  租赁业经过10年高速发展,终于在金融的整顿环境中迟缓下来。现在大批租赁企业面临着转型的问题。在新一轮的挑战与机遇面前,业界一些有识之士呼吁租赁业要不忘初心,回归租赁的本源。
  融资租赁的初心是什么?现在指的又是哪些?租赁业要转型如何转、向何处转?这些都是租赁业面临的巨大的机遇与挑战的大问题。做的好,转型成功,驶向新的蓝海。做不好只有转业改行做其他事情了。
  1981年国家提出改革开放的第五年,经过10年文革浩劫,经济几乎到了崩溃的边缘。1976年提出的改革开放,要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还是一个漫长而缓慢的过程。当时国家急需外汇、先进的生产设备、技术和管理来改变落后的经济面貌。融资租赁就是在金融改革尚未开放是通过“融资租赁”方式实现利用外资、进口先进的生产设备,同时引进先进的技术和管理,迅速解决发展与改革的瓶颈,变相达到设备贷款的目的。
  当时最需要的是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问题。因此那是租赁进口的设备主要以纺织、食品加工等轻工生产设备,以满足物质及其缺乏的现状。中国的融资租赁在民品生产工业化进程中发挥过积极的促进作用。这就是中国租赁业服务制造业的原本。
  现在民品生产已经过剩,租赁在这些过剩的领域已经难以发挥“刺激投资”的作用。但我国基础工业水平虽然也有高精尖的产品,但整体上还处于中低水平,租赁业在这个领域里还是有可发挥作用的余地。
  租赁服务制造业,中国的制造业现在需要的是发展大国重器,高科技产品、高精尖科学试验设备、检验检测仪器,大型、超大型重工产品、大规模半导体芯片、特殊用途的材料等方面加强制造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彻底改善基础工业薄弱的局面。制造出只有中国有,别国没有,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成为真正的强国。近几年我国在这方面已经有了突出的表现。航天、军工、天文、重器制造在国际上已经有辉煌的表现,基础工业的发展速度也是突飞猛进。过去生产不了的设备、产品、军事装备等现在我们可以自己制造。租赁业不要被某些领域“实体企业下滑”一叶障目,要看到市场可渗透的发展前景。
  反观美国,因为制造能力过剩,因而从实体经济转向虚拟经济转变。人们都忙于“资本运作”,忙于“用钱赚钱”,而逐步放弃了制造业的原本。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许多产业都转到国外,有能力制造的人才要么外流、要么转行,原有的技能技巧都荒废了。直至疯狂金融造成全球金融海啸,伤了元气,逐步走向衰落。这从另一面证明“制造业强则国力强”中国什么时候也不能放弃制造业。富国强军都指望制造业的强力增长。
  中国的经济要使持续发展,改变工业基础整体落后的局面,必须要在发展制造业上很下功夫。租赁业主要服务对象要从轻工向重工业、加工制造业转换,向能制造“制造设备”的设备租赁方向转变(如:租赁进口精密机床,加工制造精度高的机床生产产品质量和产能均高的设备)以加速中国工业化进程。
  四、租赁业要围绕着如何服务制造业的创新
  现在租赁业创新的口号喊的震天响,虽然有些创新给租赁业带来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通路。但还有一些“创新”做的确很奇葩。
  国际公认的现代租赁7大要点之一是“针对租赁合同或租赁公司的法律、税务和其他监管条例不应使租赁业务相对于竞争性业务(如:信贷、典当、信托、赊销、分期付款销售等),处于不利地位”。这是租赁行业独一无二的独特优势。
  如果租赁“创新”把这个基本点彻底改变甚至消失,把所谓“创新”当作规避金融政策限制的一种手段,一种冠冕堂皇违规操作的挡箭牌、遮羞布,是站不住脚的。现在金融整顿,限制、查处或禁止租赁各种违规做法已经体现出国家对这种所谓“创新”持否定态度。对把“刺激投资促进消费,增加物质基础”的租赁篡改成“以钱生钱几乎与物无关的租赁“创新”给予彻底的否定。
  租赁业要再次兴旺,须回归原本从服务制造业开始,从新增固定资产的租赁开始。
  五、中国租赁业转型需要解决的瓶颈问题
  1、观念的转变
  由于近10年内,租赁都是以类信贷的售后回租为主。从企业到监管部门,很多人都把其看作“以钱生钱”的业务。虽然口头上说融资租赁服务了实体经济,但“实体经济”这个概念太大。虽租赁规模呈几何爆炸似增长,可占国民经济重要比重的制造业却呈断崖似衰落。足以说明融资租赁业这种“服务实体经济”已经严重脱离了其服务制造业的本源。
  如果真要实现经营转型,不忘初心,回归原本。达到国务院对租赁业两个指导意见中指出的解决“行业对国民经济的渗透率和行业覆盖率仍然较低”问题,必须要开展“增加物质基础”的直租(简单融资租赁)业务。服务重点应该是除过度竞争和高污染、高能耗产业外的制造业。没有这个思想基础是难以转型的。依然抱着“以钱生钱”心态开办租赁业务的渠道越来越窄。
  2、租赁人才问题
  因为大多数租赁公司都是以类信贷业务、通道业务为主,所谓“租赁人才”主要是信贷人才、资本运作人才。真正能做直租业务的人才及其缺乏。他们多数只懂金融,不懂贸易,不了解租赁物的市场和利益关联方,由此很难利用物来控制租赁的风险,很难在贸易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租赁业更需要有贸易基础又懂金融的复合人才,才能在服务制造业中发挥作用,实现公司业务的经营转型。
  融资租赁是金融与贸易结合的产物,租赁人才若不懂贸易,不懂产品市场,租赁公司怎样才能实现经营转型?
  3、租赁物件定位问题
  历史的经验充分证明,要开展直租业务必须要具备专业化经营的能力。所谓“专业”是要对租赁物件的市场和性能有充分了了解,才能利用其控制交易风险,增加利润收入。
  租赁要服务制造业不能一概而论,前面已经分析了中国制造业的基本情况,传统民品生产的制造业已基本饱和,高能耗、高污染产业受到限制。这些领域不需要租赁在其做增量服务。军工、航天、信息技术(IT)、节能减排、智能机器人、高精尖生产设备、特种材料生产设备等新兴产业需要大量“增加物质基础”的租赁服务。
  4、市场定位
  现在租赁业开始关注“一带一路”和“军民融合”两个领域的市场。前者因以基本建设为主,适合租赁的主要在建筑设备和输出制造业过剩产能方面提供服务。后者因为在“增加物质基础”上的基础领域的融合,与租赁服务制造业的吻合程度相当高。因此笔者建议租赁业要关注这个领域的租赁。目前已通过有关渠道向国家高层建议设计“军民融合租赁”顶层设计,争取自上而下地向租赁业和军民融合企业推广和普及开办租赁助力军民融合建设发展业务,以解决这个领域的政策问题、业务程序问题、标准化经营的问题。
 

加码直租 金融租赁开启新十年

 
        近期,金融租赁行业最引人关注的莫过于各家公司陆续披露的2017年半年报。
        据零壹租赁研究中心的不完全统计,截至8月30日,已有23家金融租赁公司相继披露了上半年的业绩情况。
从披露的年报数据整体来看,各家公司的资产规模、盈利水平继续呈现出“稳中有升”的发展态势。与此同时,在航空、新能源BOBAPP官方也展现出不少新的亮点。
        发展提速
        资产规模持续攀升
        目前,在23家已披露半年报信息的金融租赁公司中,工银租赁、交银租赁、国银租赁、民生租赁等银行系的金融租赁公司不论是总资产规模,还是净利润指标均位于行业前列,并呈现出较快的发展增速。
        在资产方面,共有8家金融租赁公司的资产规模达到了千亿元级别,分别是工银租赁、交银租赁、国银金租、民生金租、招银租赁、建信金租、兴业金租以及华融金租。其中,工银租赁的总资产规模列行业首位,已达3082.59亿元。而交银租赁、国银金租、民生金租3家公司的资产规模均超过了1500亿元,分别为1951.99亿元、1728.29亿元与1720.79亿元。值得关注的是,今年上半年,仅1家公司资产规模出现负增长,农银金租资产规模较2016年末下跌了4.64%。
        从各家公司的资产增速情况来看,去年10月新成立的天银金租远高于行业其他公司,资产增幅高达293.31%,而贵银金租与国银金租、九鼎金租的规模增速均超过了30%,分别达到53.69%、38%与31.42%。
        另外,同样是成立于2015年的苏银租赁与徽银租赁也表现抢眼,其资产增幅均超过了20%。
        整体来看,老牌的银行系金融租赁公司背靠实力雄厚的母公司,发展经营时间长,在资产绝对规模上遥遥领先于同业;而新进的金融租赁公司则展现出了较快的发展势头,资产规模增幅普遍高于行业平均水平。
        公开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上半年,全国已成立63家金融租赁公司,获批筹建或获批设立的金融租赁公司有4家,另有4家金融租赁公司拟成立。
        盈利良好
        净利润显著增长
        在利润方面,年报数据显示,23家金融租赁公司的盈利水平总体保持稳定,呈现出良性增长。
        将净利润指标数据比较后能够发现,资产规模跻身千亿元俱乐部的工银租赁、交银租赁、国银金租、华融金租在净利润方面也颇为亮眼,4家公司上半年净利润均达到两位数,分别为16.19亿元、12.05亿元、12.94亿元与10.96亿元。另外,还有14家公司净利润规模在1亿元到10亿元区间。
        整体来看,工银租赁、交银租赁、国银金租、民生金租等成立时间较早的金融租赁公司各项数据均位居行业前列,展现出了较强的综合实力。那么,今年新成立的金融租赁公司盈利情况如何?
        据记者不完全统计,今年上半年,共有7家新金融租赁公司成立,分别是重庆鈊渝金租、前海兴邦金租、广东粤财金租、航天科工金租、浙银金租、青银金租与九银金租。
        据已对外披露的重庆鈊渝金租的信息显示,尽管数额不大,但公司目前已开始盈利。截至6月30日,公司净利润约为0.21亿元。不过,其余6家新公司未披露相关净利润信息。
        金融租赁公司在保持营收高增长的同时,风险控制上也加大力度,同时加强了对租赁项目风险的化解。目前全行业不良资产率基本控制在1%左右。从单个公司来看,国银租赁披露了自身的不良资产率,为1.11%。
        差异发展
        租赁业务各有侧重
        在已成立的63家金融租赁公司中,“银行系”占据了绝大部分。从各家公司披露的相关信息来看,不同背景、不同规模的金融租赁公司战略方向、发展模式、业务侧重各不相同,有的主要聚焦新能源、医疗行业,有的则深耕航空、船舶、大型设备等产业。
        据统计,约有一半的金融租赁公司业务涉及了大型设备领域,属行业最多。其次是轨道交通与车辆、医疗领域。涉及航空领域的金融租赁公司数量约为17家,而涉及农业相关与教育文化领域的公司相对较少,分别约为10家。
        专业化、差异化、国际化是金融租赁行业发展必经的三个方向,近两年来,金融租赁公司也在积极调整业务结构。如民生金融租赁公司在中报显示,公司全面实施转型战略,一方面,聚焦飞机、船舶、车辆三大战略板块,加快转型步伐;另一方面,在模式上,优化资产结构,大力推进“以经营性租赁为主体、以融资租赁和资产交易为两翼”的“一体两翼”战略转型。
        紧跟国家绿色发展战略,行业内不少金融租赁公司将“绿色”产业定为首要的服务目标。
        半年报显示,兴业金租大力推进绿色租赁业务发展,今年上半年,在水环境保护与治理、新能源、绿色出行等绿色租赁领域相关项目投放47笔,累计投放金额143.49亿元;截至2017年上半年,绿色租赁业务资产余额523亿元,占比达到 40%。
        而贵阳贵银金租则以推动绿色生态金融、助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服务实体经济为基本方向,重点支持涉及现代装备制造、生态旅游、大数据、大扶贫、大健康、新能源和节能环保等金融租赁需求。
 

融资租赁需要ABS思维

 
        金融租赁(以下简称“金租”)属于资本密集型行业,资金成本的高低直接决定了金租经营的收益率、资产选择的范围以及相应的面临着怎样的风险。因此对于金租来讲,低成本且稳定的资金来源极其重要。
        由于金租具有金融牌照,可以进行同业拆借。因此目前环境下,金租在经营模式上主要是通过短期的拆借,然后投放长期的项目,同时考虑必要的流动性。在资金来源上,人民币资金大部分是通过同业拆借或者银行流贷获得,外币资金可能更多的是项目贷款(保理等)。
        近年来,资产证券化作为一种稳定的和有效的资本市场融资手段受到市场的追捧。笔者之前分析过ABS是如何改变整个租赁行业经营业态的(具体请见“租赁资产证券化——正在改变融资租赁行业经营业态”一文),在ABS发展的汹涌大浪潮中,融资租赁公司成为其中最主要的受益者之一。鉴于金租有着与银行相似的风险控制管理模式,资产信用质量较高,如今在资金成本上升(息差可能降低),监管趋严(资本充足率)的环境下,金租对资产证券化的需求也越来越高。
        自ABS备案制以来,租赁租金ABS(由普通融资租赁公司发起设立,在交易所上市)迎来快速发展,迄今总共发行226期,总发行规模为2,140.59亿元。我国金租ABS发行起步较晚,交银租赁于2014年9月在银行间发行了第一单金租ABS。
        总结来讲,笔者将金租与ABS结合分为三个阶段:
         1、初级阶段:拓宽融资渠道,提高同业市场知名度,具有一定的政治意义
        资产证券化作为一种资本市场融资工具,可以突破主体信用的限制凭借资产信用进行更低成本的融资,另外也可以实现资产出表。2014年9月16日,交银租赁在银行间发行第一期金融租赁资产证券化产品——交融2014年第一期租赁资产支持证券,要晚于交易所于2006年发行的首款融资租赁ABS产品——远东首期租赁资产支持收益专项资产管理计划。
        目前,ABS已经成为一种稳定并且有效率的融资来源,而不仅仅是银行贷款的补充。传统上融资租赁严重依赖于银行资金,但是由于资产证券化评级具有超越主体评级的特性,可能使得金租获取比银行项目贷款更低的资金成本。
        另外由于目前金融行业处于降杠杆周期,阶段性“资金荒”的出现使得流动性风险加大,因此ABS作为另外一种稳定的融资渠道受到金租的普遍重视。特别是“银登”模式的兴起,使得资产证券化业务在审批效率上有了重大提升,且无需受到交易所那样严格的监管要求,所以目前几乎所有金租公司都会考虑是否能通过ABS进行融资。
        总之,融资渠道的多元化和稳定性无疑极大的提高了金租在金融机构中的竞争力和影响力,甚至能够因此增强企业评级等级。
        另外,资产证券化产品在推介过程中面向包括银行、券商、基金以及保险在内的全市场投资者,对于提高金租在同业市场的知名度具有重大意义。同时,资产证券化业务受到全市场的关注,企业发行ABS规模排名靠前也会有较强的宣传作用。
        而且,资产证券化属于政策鼓励范围,部分金租可能更有动力操作。
         2、中级阶段:加速资产周转,提高盈利能力
        对于金融租赁这种资金密集型行业,资金如果沉淀在长期资产中,金租因规模限制,难以快速、持续发展。因此ABS业务使金租在资本充足率一定的情况下盘活存量,大大提高资产周转率,将形成的租赁资产迅速通过ABS转出,腾挪资金额度,进行新的项目投放,进而提高公司盈利能力,使租赁公司快速壮大。
        另外,金租的筹资创新,“资产出表”应为其首要目标。在目前“强监管”的环境下,金租上报给监管的风险指标在核算尺度上有所提升,而风险充足率指标作为红线限制了金租的扩张冲动。因此通过ABS进行资产出表使得公司实现了在既定监管条件下盈利水平的提升。
        在此阶段,金租充分利用ABS工具重复多次发行,不仅在审批效率和市场接受度上有所提升,更重要的是有了“ABS思维”。
        分散度的重视。金租对资产的分散度更加重视起来,在规模、行业、区域等维度挑选适合的资产入池,甚至不惜更繁琐地进行租赁合同拆分。
        ABS业务的授权。在目前部分业务部门既需要考虑资产端又要考虑资金端的情况下,为了提高发行ABS的效率,金租可以在业务部门中也给予发行ABS的授权,自己解决投放资产流转问题。金租可以自行成立ABS相关的承做承销团队,保障ABS融资的稳定性,提升自己在ABS业务中的话语权。
        ABS相关的投行业务。业务人员可以在寻找合适租赁项目的时候发现良好的ABS项目标的,可在发行ABS业务中体现为财务顾问角色。
        总之,上述层层递进的“ABS思维”中,体现了ABS在提高金租资产周转速度,提升盈利水平方面起到的巨大作用。比如在投行业务中既能体现金租的收入,又能不承担资金投放风险,还能降低自身租赁资产风险。
        3、高级阶段:利用自身信用,提升经营风险能力
金融的本质在于经营风险。金融机构的核心竞争力,在于其经营风险的能力。
        目前PREABS基金、ABS夹层基金甚至劣后基金都已出现,并且获得市场的认可。金租可以凭借自身信用,通过PREABS基金先行投放形成租赁资产,然后利用ABS融资偿还PREABS资金,同时通过夹层基金、劣后基金解决ABS发行的难点,甚至协助租赁公司出表。
        在此模式下,金租公司已经从“银行融资-发放租赁贷款”这一传统“融资放贷”模式转变为凭借自身信用、资产获取能力、资产管理能力以及资产处置能力进行“轻资产”运营。该模式使得金租大幅降低了自身对资金的依赖以及杠杆的限制,提高了盈利水平。
        而在此链条中,表面上核心在于金租的信用,实质上核心在于金租的风险控制能力和资产管理水平。金融租赁与ABS的结合,使得金融租赁在业务发展过程中更加重视人力资本。具有了较高的资产获取能力、资产管理能力以及资产处置能力,将大大提高金租的经营风险能力。
        另外,金融租赁也能利用自身较好的信用水平,在满足自身风控要求的情况下,直接获取其他主体信用不强的租赁公司资产,并通过资产证券化转出,获取经营资产风险的收益。
 
 
 
 
 
 
行业看点

 

融资租赁业须不忘初心 回归本源 健康发展 平稳转型

 
        2017年是租赁业经营进入艰难期的一年。这一年金融进入严格的整顿期,租赁业行业主管依照国务院对租赁的指导意见中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和要求改变“市场渗透率不高,市场覆盖面窄”的局面。加上e租宝利用融资租赁进行金融欺诈、非法集资,租赁业一些问题资产证券化等因素造成资金管理部门收紧对租赁公司的资金提供。租赁业面临强劲的转型需求。似乎不转就有无法继续生存的危机。 怎样转,路在何方对于许多租赁公司是“一脸茫然”,不知所措,租赁公司陷入转型的困惑。
  形成这种局面的主因是进10年的野蛮生长,严重脱离租赁本源的创新造成的。融资租赁几乎成了“类信贷”的代名词,不管是监管部门的主观意识,还是租赁公司的具体操作,离开“贷款”(回租)就完全不会操作。租赁公司想转型,但发现已经失去自我。一个连自己是做什么的都不知道的企业要想转型几乎不可能。
  一个连直租业务都不会做的租赁公司,完全背离了融资租赁初创时的初心:背离了融资租赁是金融与贸易结合的产业。贸易被抛弃,就剩金融了;背离了租赁的利润增长点在于金融、贸易、服务和资产管理,只是拿那点微薄的利差;背离了用物控制交易风险,完全依赖企业的自身信用;背离了服务中小企业投融资主渠道。遗憾的是这居然是现实中绝大多数租赁公司的 经营现状。
  那么租赁业到底是什么产业?租赁公司应该向何处转变?面临的机遇与挑战租赁业应该如何转型?已经提到租赁公司的议事日程中。为此业界一些租赁大佬,在租赁业最困难的时候但领行业走出困境的领军人物,凝聚一起,用正能量的声音呼吁业界要“不忘初心,回归本源”,这样才能实现转型,健康发展。租赁业真的要再次冷静思考,我们到底是做什么的,最初诞生的目的原本是为了什么,现在我们又做了些什么,还能回到原始生存的状态吗?这是本文要讨论的内容。
  租赁业是一个很大的产业,发展到现在几乎没有什么不可租的物件。甚至包括软件和服务。尤其是现阶段提倡资源共享,科学发展,更离不开租赁。但对于从事融资租赁业务的企业,实际上没有那么多的特效功能,做不到无物不租,没物也租的美好愿望。受政策限制,企业活动范围仅限于设备及厂房的租赁。脱离这个领域是享受不到合理的税收政策。因此我们看到融资租赁业务的“奇葩创新”,“野蛮创新”时路一定是走歪了。先把税收问题想明白在去“创新”吧。千万不要出现“赔了夫人又折兵”的租赁“创新”。
  如果我们真的不知道自己是谁,财税政策中对租赁的定义让你冷静下来认真思考。按照中国的增值税政策,融资租赁被划分为现代服务业——商务服务——有形动产融资租赁业(这是缴税政策的划分不是国家产业的划分)。那种把自己誉为“做金融”的企业不要忘记你首先是租赁公司,做的是出租服务业务,租的是物不是货币。你的资金来源首先是通过对外借款,然后再说怎样运作这笔资金。“影子银行”不是你的主业,刺激投资带动消费新增固定资产才是你的本源。若不是朝这个方向转型,一旦资金提供方断供资金来源,这种设备租赁公司将没有任何出路可言。
  那么融资租赁到底属于哪个产业?通常人们认为“众多做相同业务的企业集合在一起就形成这个领域的产业。”金融租赁公司和融资租赁公司从大数据统计已经超过1万家,做的都是融资租赁业务,那么就应该统统属于“融资租赁业”。但从国务院分别给“金融租赁行业”和“融资租赁业”发出有差异的指导意见书俨然作为两个产业看待。注意:前者用“行业”,后者用“业”来阐述。“行业”是是产业的划分,“业”只是一种业态的描述。
  在中国的产业划分中你是找不到“融资租赁业”这个产业的。也就是说融资租赁只不过是一只交易方式,不是一种产业。这种交易融资租赁公司可以做,金融租赁公司也可以做。然而金融租赁公司因为是非银行金融机构,因此被划分为金融租赁业有自己的专属分类科目。因此可以享受到信贷政策赋予的一些优惠政策。形成了金融租赁公司与融资租赁公司虽经营同样业务但享受不到同等税收政策的待遇问题。金融租赁公司更加把自己当作类信贷企业,就连监管部门也是按资金投放的概念来监管金融租赁公司。
  但财税部门依然把从事融资租赁业务的企业按现代服务业——商务服务——有型动产融资租赁来缴税。不分金融租赁公司还是融资租赁公司。都按这个同一产业进行税务征缴。租赁公司与税务部门交涉“售后回租”就是金融业务,那么税务部门说就按信贷方式缴税,但不能说明你就是金融保险业(历史上融资租赁曾被划为该产业),还是商务服务业。但租金发票确不能作为承租人进项税进行抵扣,因而失去融资租赁独有非竞争力。
  影子银行不一定是危害金融秩序的代名词,但融资租赁脱离了刺激投资带动消费的这一初衷,不是新增固定资产,而是“以钱生钱”的做法,出现融资租赁规模几何爆炸似增长,实体经济断崖似衰落的现象,“融资租赁服务实体经济”因离开了“初心”,其独有特性完全被改变。因此租赁公司要转型,首先要在思想上,人才上大换血。连“简单融资租赁(直租)业务”都不会做的租赁公司,谈不上如何转型,未来必将难以生存。大浪淘沙的时代又来了。
  社会改变了,市场环境改变了。经济形势政治体制已经发生重大改变,就算租赁公司要回归服务传统实体经济,应该说已经彻底回不去了。随着工业化进程进入尾声,传统产业绝大多数进入饱和或将被淘汰的状态,租赁公司“刺激投资、带动消费”的初心,在夕阳产业下难以发挥。初心的内涵发生的重大改变,租赁公司也必须跟着转变。
  租赁公司在传统领域要增加服务的手段,在新出现的领域要勇敢进入。如果对未来只是悲观地看“不做是等死,做是找死”。既然都是死,做了或许能找到新的出路。
  西方财经界和媒体总有那么一帮人不断地叫嚣“中国崩溃”论。但就在唱衰的40年中,中国不断地发展壮大,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在这个过程中租赁公司的贡献率并不高。在新的形势下不能再次失去历史的机遇。
  我们看实体经济是否兴衰主要看公路上的交通运输。若运货车辆造成道路拥堵,说明制造业非常兴旺。现实中怎样自己看,不用听别人说。我们找不到积极服务的领域不等于他们不存在,不需要租赁的支持。关键是租赁公司的观念改变。
  许多落后污染高能耗产业的衰亡是社会的进步。这些企业的没落不能代表中国的制造业也进入衰落期。国家十五个五年发展规划,有十四个国家发展战略,没有战略都有需要租赁服务的地方。尤其是“一带一路”、“军民融合”等新兴产业给租赁业带来巨大的市场。租赁的直租市场都在这里。租赁公司的转型只有在这些领域才能找到新的蓝海。
  租赁公司转型思想怎样转,路要怎样走本文都做了分析。剩下的就是要看租赁公司自己的努力。租赁行业过去开会总是在抱怨。但每次抱怨都被新的发展替代。路是人走出来的。一味地抱怨是没有出路的。要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学去吧。
 

未来五年中国融资租赁行业走向

 
        罗兰贝格近日发布“转型专家”系列最新报告《融资租赁: 行业转型进行时》,分析了中国融资租赁业“同质化困局”,并为企业战略转型指明方向。
        报告指出,中国融资租赁行业未来五年的复合增速预计为16%,市场容量、产业经济结构、监管政策及技术革新将带来历史性机遇,但挑战亦不容忽视。面对未来几年商业模式转型关键期,报告提出融资租赁公司发展“四步走”战略,助企业以内生式增长和外延式并购双轮驱动,回归产业并实现可持续发展。
现状与未来
        报告认为,融资租赁的本源是基于产业设备的融资,GDP增长与行业发展存在直接的正比关系,根据2016-2020年全球经济3%的稳健增长预测,预计全球租赁市场仍将保持4.8%的中高速增长。
        在中国,虽然该行业起步较晚,但2008年以来呈爆发式增长。在三类融资租赁公司中,金融租赁在资产规模和收益率方面均为行业领头羊。在商业模式方面,各类融资租赁公司基于股东背景形成差异化的商业模式,构建核心竞争力。
        过去十年,融资租赁产值主要由政府基建融资推动,随着直接融资体系不断完善,融资租赁原有的政府融资功能将被逐步取代,报告认为,中国产业经济结构调整、技术革新带动的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将是推动本国融资租赁市场发展的内源动力。
发展机遇
        基于经济增长“新常态”下5%的GDP增速假设,中国融资租赁行业未来五年的复合增速预计将降至16%,交易规模至2020年约达9.8万亿元。对比成熟市场,虽然中国租赁市场增长显著,新增余额也位居全球市场前列,但融资租赁渗透率偏低,潜力依然很大。
        监管红利持续释放
        近年来,中国密集发布了一系列融资租赁业顶层设计文件,从准入门槛、融资渠道、财税等多方面推动融资租赁行业的发展,监管红利持续释放,鼓励融资租赁行业支持实体经济。
供给侧改革
        在“新常态”背景下,旨在解决中国供需关系结构性失衡的供给侧改革为融资租赁发展带来了历史性机遇。配合中国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推进,若融资租赁能真正在资源分配上起到其应有的作用,就能更直接、有效地将资金投入到产业经济第一线,成为撬动产业经济的杠杆。
        金融科技革命带动商业模式创新
        2016年以来,金融科技成为市场主流话题,数字化趋势的三个重要方面——大数据、自动化与信息聚合网络——将会为融资租赁业发展带来深远影响,行业有机会出现颠覆者。
转型思路
        借鉴国内外融资租赁公司的最佳实践和市场机遇,并基于企业各自的能力禀赋,报告为融资租赁公司发展定制了“四步走”战略:明愿景、定模式、选行业和建能力。
明愿景
        以客户为中心和以专业化实现差异化是两大发展方向。一方面,围绕客户需求构建商业模式,凭借多样化的综合产品和完整的服务生态,形成综合租赁服务解决方案,满足客户日益多元化的需求。另一方面,基于产业、区域或客户群开展专业化服务,以效率、成本、专业化能力制胜。
        定模式
        企业有所为有所不为,应基于自身禀赋和愿景定位构建业态模式,具体建设方向主要有三大类:全能型服务商、细分行业/区域/客户类型的深耕者、生态圈营造者。
选行业
         即建立体系化行业洞见并前瞻布局。以金融服务扶持国家产业经济转型升级是融资租赁公司未来五年发展的一项重要课题,更是一项系统工程,因此,需要在战略层面开展全局战略规划和体系化行业分析及规划布局,并通过资源配置、外延并购、战略合作等多种手段推动公司变革。
        建能力
        融资租赁公司转型课题的根本是回归深入产业,其核心竞争力培育应围绕两条能力链开拓:一是设备能力链,即全周期的实物资产管理能力;二是金融能力链,即围绕客户需求和实物资产管理需求的配套金融服务生态。公司自身的资源禀赋决定差异化能力链布局。
        推进转型
        未来几年是中国融资租赁公司商业模式转型的关键期,如何快速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是在竞争中得以生存并制胜的秘诀。融资租赁公司应坚持“聚焦重点、高层推动、强调执行”三项关键原则,在具体转型路径上遵循稳步推进原则,以内生式增长和外延式并购双轮驱动,推进企业战略转型。
        内生式增长
        融资租赁公司应围绕战略聚焦、精细化管理、创新治理三大抓手推进资源优化布局,实现关键领域的短期突破。在战略聚焦方面,选择关键发展领域;在精细化管理方面,以管理提升推动降本提效;在创新治理方面,以体制机制创新实现关键人才的获取留存。
        外延式并购
        过去三年,融资租赁公司行业并购金额增速高达24%,报告预计,未来相关的并购机会将愈发增多。
        一方面,产业系融资租赁公司将通过境内外并购取得优异增长机会;另一方面,对于具备自主灵活优势的独立系融资租赁公司而言,并购方向更多将围绕新行业进入展开,以快速获取细分产业的竞争优势为目标。
 

2017年8月社会融资规模存量统计数据报告

 
 
        人民银行公布的8月末社会融资规模存量统计数据报告显示,初步统计,2017年8月末,社会融资规模存量为169.41万亿元,同比增长13.1%。其中,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余额为115.46万亿元,同比增长13.8%;对实体经济发放的外币贷款折合人民币余额为2.49万亿元,同比下降7.2%;委托贷款余额为13.8万亿元,同比增长11.5%;信托贷款余额为7.82万亿元,同比增长34.3%;未贴现的银行承兑汇票余额为4.29万亿元,同比增长6.5%;企业债券余额为18.03万亿元,同比增长6.2%;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余额为6.36万亿元,同比增长18.8%。  
        从结构看,8月末,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余额占同期社会融资规模存量的68.2%,同比高0.5个百分点;对实体经济发放的外币贷款余额占比1.5%,同比低0.3个百分点;委托贷款余额占比8.1%,同比低0.2个百分点;信托贷款余额占比4.6%,同比高0.7个百分点;未贴现的银行承兑汇票余额占比2.5%,同比低0.2个百分点;企业债券余额占比10.6%,同比低0.7个百分点;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余额占比3.8%,同比高0.2个百分点。

上一篇:公司期刊33期

下一篇:公司期刊87期(2017年11月)

BOBAPP官方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东路1号   电话:020-28584200 (总机)邮编:100048   传真:020-28584200    

Copyr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BOBAPP官方 2020  版权所有 京ICP备10891000号-1  技术支持:海大科技